日期: 2017/3/7
主旨: 判斷骨頭承載力!國研院「智慧骨板」可取代X光
內容:

國研院晶片中心研發出「感測晶片高速整合技術」,大幅縮短開發感測晶片所需時間,可從10年降為1年。國研院藉此推出「智慧背包」,可自動發出求救訊號,原需10年才能開發,現6個月就能做到。甚至還首度打造出「智慧骨板」,能傳出骨頭承載力的訊號,助醫生判斷骨折是否癒合,將有效取代X光。

 

國研院晶片中心組長莊英宗表示,未來包括智慧汽車、穿戴式裝置、生醫、健康照護等,都有廣大的感測應用需求,估計感測應用市場比IT市場大100倍以上,台灣有很強的IC半導體製造設計能力,但感測晶片原先並無通用設計及製程平台,整體發展算是剛起步,為此,國研院晶片中心研發出「感測晶片高速整合技術」,可大幅縮點開發感測晶片的時間。

 

莊英宗指出,感測晶片構造可區分為5大區塊,分別是感測器、感測信號讀取、處理器、無線傳輸和電源管理電路,晶片中心針對不同的感測應用需求,把5大區塊各自設計出具備不同特性的樣品,讓開發者能像積木這樣任選套用,快速組合成符合使用的感測晶片。

 

莊英宗舉例,晶片中心組合運動感測器、省電低速處理器等,製作出「智慧背包晶片」,當背包快速大幅移動時,代表登山者可能跌落山谷,此時即會立即發出求救訊號,由於等待救援的過程需要時間,晶片續航力顯得更重要,針對此需求選用省電的低速處理器,過去開發這類晶片需耗時5到10年,現透過感測晶片高速整合技術,只花6個月就成功開發。

 

莊英宗指出,晶片中心另一項成品是組合形變感測器製成的「智慧骨板」,以前醫師要判斷病患骨折的癒合程度,都要透過X光,但光看圖片無法百分百判斷出結果,若以智慧骨板當作治療骨折的內固定物,內建的晶片可判斷骨頭承受的力道是否穩定,再將訊號以無線傳輸給醫生做參考,過去技術難以設計製作出這樣的產品,但國研院透過感測晶片高速整合技術首度成功研發。


附檔: